福鼎人過節,總少不了美食相伴。
不同的節日,餐桌上的“C位”各不相同。人們用食物感知四時變化,也從不同的食物中窺見蘊藏已久的節日記憶。
又是一年中秋佳節,我們去餐桌上,尋找屬于福鼎人的中秋味道。
中秋餅
無月餅,不中秋。
倉樓里33號,藏著福鼎人熟悉的傳統風味。每年中秋節這段時間,何孔音老師傅一家就在這里忙碌著。深巷幽幽,餅鋪飄香,飄出了在外游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。
福鼎人習慣稱月餅為“中秋餅”。福鼎中秋餅以餅皮酥脆、口感豐富而深受福鼎人的青睞。
而要說到讓餅皮如此酥脆的秘訣,做了60多年中秋餅的何孔音老師傅,最有發言權。
油皮、酥皮合二為一,將面團揉至油光后搟開,再經由搟餅機進行來回搟壓,反復多次至二者混合均勻。
油皮與酥皮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這便是餅皮在經過高溫烤制之后,依舊能夠保持酥脆的關鍵所在。
一張高質量餅皮,是制作一個滿分中秋餅的第一步。到了這時,中秋餅的靈魂就該“閃亮登場”了——
芝麻、蜜棗、紅瓜、冬瓜糖、花生米等,一個中秋餅里,匯聚了半個甜食江湖。再加上“靈魂主角”豬肉的加入,這餡料才算是真正有了福鼎風味。
餡料制作完成后,用餅皮將其團團包裹,再取模板壓至圓盤大小,打上芝麻“錦上添花”,隨后就可以送進等候多時的烤爐中了。
剩下的,就交給時間吧。
在探索美食的道路上,愛吃的福鼎人從未止步。這不,看似平平無奇的中秋餅,也讓福鼎人吃出了各種各樣的新滋味。
板栗月餅?紫薯月餅?榴蓮月餅?……不,今天我們要介紹的,是它——白茶月餅。
福鼎是中國白茶之鄉,當白茶遇上月餅,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?
揉、搟、包、壓,白茶以粉末的形態,成功打入了月餅的世界。在經過一番“歷練”后,白茶月餅迎來了最后一道“烤”驗。
月餅與白茶的完美結合,顛覆了傳統月餅的口味。從餅皮,到餡料,茶香四溢。
薄餅
相比于制作工序復雜繁多的中秋餅,福鼎人中秋節餐桌上的另一位“主角”——薄餅的制作顯然要簡單得多。
菜市場,是城市里人間煙火最先升起的地方。
凌晨5點,紛紛籍籍的中心市場里,謝小秋已經忙活了好一陣子。
將面粉和水和成糊狀,用手輕輕一抓,在烙餅的平底鍋上快速攤出一張圓形餅皮。待餅皮凝固成型后,迅速揭起,一張薄餅便制作完成了。
烙薄餅是謝家的祖傳技藝,這門手藝傳到謝小秋這,已經是第四代了。
做了20多年薄餅的謝小秋,是烙薄餅的行家里手。面糊到了她的手上,就跟“活”過來了一般,“聽話”得很。因此,她烙的每張薄餅都能做到薄而不破、香軟可口。
薄餅是福鼎的特色小吃,逢年過節,福鼎人的餐桌上一定會有它的“一席之地”。每每過節時,不少現烙薄餅皮的攤點便出現在了市場里,一張張薄如紙的餅皮將記憶中的味道烙在了人們的味蕾上,留住了節日中的煙火氣。
中秋粿
在福鼎的美食版圖里,還有一種讓人贊不絕口的中秋美食。
蔡世龍經營著一個糧食制品廠,各種各樣的粿是他拿手的一絕。
中秋粿制作工序看似簡單,但卻十分考驗制作者的耐心和技巧。
浸泡一夜的米,磨成米漿,加開水后迅速攪拌均勻,米漿變得均勻黏稠,這是讓中秋粿更加軟糯的訣竅。
凡是蒸制,時間的控制都是關鍵。
從米漿到米粿,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。但要達到最佳口感,還需要五到六個小時的冷卻。
蔡世龍制作的中秋粿,口感柔韌,米香充盈,與中秋餅、薄餅一起,共同打造出了一個屬于福鼎人的舌尖上的中秋節。
根據口味不同,中秋粿大致劃分出了5大“門派”。水粿、糖粿、肉粿、檳榔芋粿、九層粿,其中,以九層粿制作最為費時。
由于工時極長,愿意花時間制作九層粿的人越來越少。時至今日,在福鼎大大小小的市場上,已經很難再看到九層粿的身影了。
當然,如今中秋粿已不再是福鼎人餐桌上的“中秋限定”,而是以更加平常的姿態參與著福鼎人的飲食日常。
時代浪潮滾滾向前,今天的福鼎人,對于美食有了更多的選擇,但中秋餅、中秋粿、薄餅這“老三樣”依舊是福鼎人的心頭好,是中秋節餐桌上是最容易引起味蕾共鳴的福鼎風味。